般若波羅蜜多心經,簡稱心經。此經總共:260個文字。雖然簡短,但是全面概括了《大品般若經》精要。自古以來,通過讀誦心經就能了解大般若經的基本精神。
心經大約有7種漢譯版本。我們常常讀誦的心經是,后秦鳩摩羅什所譯的《摩訶般若波羅蜜大明咒經》和唐朝玄奘所譯的《般若波羅蜜多心經》。
什么是心經?讀誦心經有什么好處?這些在心經里都有:
般若波羅蜜多可以使我的超脫生死煩惱痛苦,驅除一切魔障。
他是非常神奇的的咒語,如同日光照世,照見一切皆空。是至高無上的咒語,依照此法門修行,便能證得無上的佛果。
所有的法門咒語,沒有一種能與般若相比較。他能消除世間一切的苦難和煩惱。這是真實存在的。
今天妙飛從心經的摩訶開始解讀。
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注解釋義
摩訶二字,是梵文音譯。摩訶指:大的意思,大智慧的意思。因為漢字很難表達摩訶原意,并且尊重原文,所以,直接音譯使用。
般若讀:bo re。意思就是指大的智慧,終極智慧。是認知一起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。想要準確讀經可以查找法師們的誦經錄音。
波羅蜜多的波羅是彼岸的意思。密是到達的意思,多是語尾的拖音,可以理解為“了”。心經可以理解核心的經文。
完整標題的意思是:如實認知一切事物和萬物本源的智慧并到達彼岸核心精要經文。
觀自在菩薩,行深般若波羅蜜多時,照見五蘊皆空,渡一切苦厄。
觀自在菩薩是指觀世音菩薩,在運用大智慧深入研究如何到達彼岸的時候,看到世間的色(物質,顏色、色相)、受(喜、怒、哀、樂等感覺)、想(想象、幻想、思想)、行(所做的、行動、行為)、識(意識、認識,認知)。
這五蘊并非實質真是存在,而是一切為空,皆為虛妄。而空無自性才是世間的真相,可以化解世間的一切的苦難。
舍利子,色不異空,空不異色,色即是空,空即是色,受想行識,亦復如是。
舍利佛,世間所有的物質形態都是由空性組成,世間的空性也是由物質組成。他們的關系是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一體兩面。五蘊中,除去了“色”蘊,受想行識這四蘊,正是我們的感受、思想、行為和意識。
我們仔細觀察就會發現,我們的色身也是空性的存在。除了我們的色身以外,其他的一切本質都是虛無的,或者說其他一切本質根本不存在。
舍利子,是諸法空相,不生不滅,不垢不凈,不增不減。
舍利子啊,前面講的五蘊,色受想行識等諸法,他們是以生命和物質形式存在,無論他們怎樣變化,但他們的本質是空性。空性的原本就不存在生長和滅亡,污穢與干凈,變多與變少。
是故空中無色,無受想行識。無眼耳鼻舌身意,無色聲香味觸法,無眼界,乃至無意識界。
所以啊,這個世間是沒有實質的形相存在,這是五蘊中的色蘊。自然沒有后面的四蘊,受,想,行,識,他們都屬于空性,五蘊皆空。
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,是空性的。色聲香味觸法這六塵,也是空性的。眼睛所能看到的本來是虛無的,包括我們的意念心靈里面所有一切也是不存在。
無無明,亦無無明盡,乃至無老死,亦無老死盡。
依照前面講到的空性,世間不能了解的實相,如同煩惱一般,也是空性不存在的。既然他們空性不存在,自然也不存實相、事理和煩惱等的盡頭。既然沒有老和死,自然也不存在老和死的盡頭。
無苦集滅道,無智亦無得,以無所得故。
無,就是空。苦集滅道稱四諦法門。苦是指世間的一切煩惱等。集是指招集來的一切煩惱。滅是指,產生一切煩惱的根源。道是指,世間一切煩惱的修行方法。指四諦道理,也稱四諦法門。
沒有世間的一切煩惱,脫離世間一切煩惱的修行方法,看似擁有了大智慧,其實是回歸到本性本來的面目,世間一切自性本空,并不存在得到什么。
菩提薩埵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心無掛礙;無掛礙故,無有恐怖,遠離顛倒夢想,究竟涅槃。
大菩薩依靠大智慧到達彼岸,做到內心沒有牽掛,因為無牽無掛,內心便沒有恐懼和害怕擔心。內心清凈,脫離了各種妄想念頭,最終達到了佛的不生不滅的涅磐之境。
三世諸佛,依般若波羅蜜多故,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。
過去、現在、未來,十方三界的佛,他們依靠大智慧到達彼岸,修成無上正等正覺,得到菩提智果。
故知般若波羅蜜多,是大神咒,是大明咒,是無上咒,是無等等咒,能除一切苦,真實不虛。
因為般若波羅蜜多可以使我的超脫生死煩惱痛苦,驅除一切魔障。他是非常神奇的的咒語,如同日光照世,照見一切皆空。是至高無上的咒語,依照此法門修行,便能證得無上的佛果。所有的法門咒語,沒有一種能與般若相比較。他能消除世間一切的苦難和煩惱。這是真實存在的。
故說般若波羅蜜多咒,即說咒曰:揭諦揭諦,波羅揭諦,波羅僧揭諦,菩提薩婆訶。
因為般若大智慧是到達彼岸的神咒,心經都概括,去吧,去吧,大家都到趕快到達彼岸吧,修成正果。
妙飛往后還會解讀《金剛經》與《道德經》,可以加我微信號:22765306一起學習交流。
為什么信佛的人不斷的誦經念咒呢?
不斷的誦讀經文咒語,會受到經文的熏陶,不知不覺就能受到正覺,自我圓滿。
